總大腸菌群:總大腸菌群主要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糞便,可能來自植物和土壤,指示腸道傳染病傳播的可能性。
更多水質檢測的問題,請聯系健明迪檢測客服。
菌落總數:如果細菌總數增多,表示水體可能受到有機物的污染,細菌總數越多,污染愈嚴重。
硝酸鹽:硝酸鹽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其含量增多,表示發生污水污染。高濃度的硝酸鹽,特別是飲用水中的亞硝酸鹽,可導致高鐵血紅蛋白癥,易感染嬰幼兒、兒童和孕婦。
鉛:常隨飲水和食物進入人體,攝入量過高可引起中毒,易感人群為兒童、嬰兒、胎兒和妊娠婦女。
六價鉻:六價鉻主要來自工業用水的污染。六價鉻是水中的主要有毒物質之一,有很大的刺激和腐蝕作用。
鎘:主要來自工業、農業廢水,含鎘廢水是危害最嚴重的重金屬用水之一。鎘是累積性毒物,能蓄積于體內軟細胞組織中,潛伏期可達10至40年,同時對魚類有毒害作用。
汞:水中汞主要來自工業用水和廢渣,可以在生物體內積累,很容易被皮膚以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汞破壞中樞神經系統,對口、粘膜和牙齒有不良影響。
砷:飲用水中砷主要存在于地下水中,來自天然存在的礦物和自礦石溶出,會通過飲用水使人致癌。
硒:水中含硒除地質因素外,大都來自工業廢水的污染。其硒的化合物在人體內積蓄過量就會引起急性中毒,表現為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并出現黃膽貧血癥。
亞氯酸鹽:可能引起貧血,影響青少年神經系統反應。
氰化物:氰化物主要來自工業廢水,有劇毒。
氟化物:會導致氟斑牙病,同時更易得氟骨病。
氨氮:氨氮在一定條件會被轉化成對人體毒性較大的亞硝酸鹽,標志著水污染的程度。
總硬度:水中的鈣,鎂離子主要來源于土壤和巖石中的鈣鎂鹽類的溶解,硬度過高,易產生水垢,腐蝕容器設備,也能影響水的味道,甚至影響胃腸功能。
溶解性總固體:溶解性總固體是溶解在水里的無機鹽和有機物的總稱。其主要成分有鈣、鎂、離子等。過高的溶解性總固體濃度會造成口味不佳、縮短水管、熱水器、熱水壺及家用器具的使用壽命。
氯化物:氯化物過高會增加鑄鐵、鋼及其它金屬管道的腐蝕速度。
陰離子合成洗滌劑:超過每升0.5毫克時有異味,進入腸胃后有刺激粘膜的作用,甚至引起腹瀉、腹痛。
揮發酚類:揮發酚類有蓄積性,對人體和漁業生產的危害都很大,并且是緩慢而持久的。酚的中毒表現為胃腸炎、呼吸道病變,會引起血壓降低、體溫下降、呼吸中樞麻痹。
鋅:主要來源于工礦廢水和鍍鋅金屬管道,水中含鋅每升10毫克時呈現渾濁,每升5毫克有金屬澀味。
銅:銅的毒性小,但過多則對人體有害。
錳:常和鐵結合在一起。高濃度錳有毒性,錳主要危害中樞神經系統,可以出現頹廢、肌張力增加、震顫和智力減退等中毒癥狀。
鐵:鐵能促進管網中鐵細菌的生長,在管網內壁形成黏性膜。
硫酸鹽:硫酸鹽會對輸水系統造成腐蝕,人體大量攝入硫酸鹽后容易出現腹瀉、脫水和胃腸道紊亂的情況。
耗氧量:耗氧量是指水樣在規定的氧化劑和氧化條件下的可氧化物質的總量,并以消耗的氧表示。耗氧量是反映飲用水有機污染總體水平的指標。
肉眼可見物:由于土壤沖刷、生活及工業垃圾污染,水中可能存在能以肉眼觀察到的顆粒或其他懸浮物質,這些物質統稱為肉眼可見物。合格的生活飲用水中肉眼可見物應為無。
臭和味:受到污染的水體往往氣味不正常,用鼻聞到的稱為臭,口嘗到的稱為味。通過水的臭與味,可以推測水中所含雜質和有害成分,水質達標標準是無異臭、無異味。
濁度:由于天然水中含有泥沙、粘土、細微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可溶性帶色有機物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生物等細微的懸浮物,所以不可避免有渾濁度。而懸浮物質能吸附細菌和病毒,所以渾濁度低更加安全。
色度:當水體受到污染時會呈現不同的顏色,顏色分為真色與表色。評價感官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色度,按規定要求,生活飲用水水質的色度不應大于15度。
值:水中pH越接近血液pH即7.35-7.45最好。但飲用天然水、井水、自來水的pH均在6.5-8.5之間,而pH較高易結垢。
pH
隨著經濟的發展,水源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因此自來水廠凈化水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天然飲用水水源包括江河湖泊、水庫和地下水,在這些水成為生活飲用水前,必須經過嚴格的
水質檢測,達到標準的水才可供人飲用。而在水質檢測中,有42項檢測指標,本文大致講解其中的比較重要的指標,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