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漁業資源調查方式:聲學調查
適宜中上層魚類的資源調查。近海和陸架區水域的漁業資源綜合性調查,可采用底拖網/聲學調查方式進行。其中,底層魚類,底棲魚類和蝦,蟹類資源調查以底拖網調查為主,中上層魚類和頭足類資源調查以聲學調查為主。
1、調查時間
調查時間應按調查的主要目的而定。以目標種類資源量評估為主的調查航次,宜選擇調查對象分布較為集中、分布格局較為穩定的時期進行。聲學調查的航次時間同底拖網調查。
2、調查航線
按調查區域的地理形狀,調查航線一般分為平行斷面型和“之”字型兩種。“之”字型航線主要用于沿岸線呈狹長帶狀分布或環島嶼分布的生物資源調查;平行斷面則適用于除調查區域特別復雜外的絕大部分海域,是航線設計的首選。
3、儀器設備
聲學調查的主要工具和設備包括:
a)調查船為裝有回聲探測─積分系統、能進行底拖網和變水層拖網取樣、自噪聲較低的漁業資源專業調查船。
b)取樣網具為選擇性較低的專用調查網具,包括底層拖網和變水層拖網。
)主要儀器設備為科研用回聲探測—積分系統;聲學儀器校正的成套工具;聲學數據下載、存儲及后處理系統;計算機、數據光盤刻錄機或其他大容量數據存儲媒介;彩色映像打印機;網具監測系統;導航定位儀、航速儀(計程儀)等。
更多海洋調查的問題可咨詢健明迪檢測。
海洋漁業資源調查方式:底拖網調查
適宜近海和陸架區水域的游泳動物漁業資源綜合性調查。貝類、棘皮類,星蟲類等底棲無脊椎動物和水母類等浮游動物作為底拖網調查的漁獲副產品,可根據項目的要求單獨進行統計和分析。
1、調查時間
調查時間分為如下2種形式:
a)逐月調查。
b)季度調查:由于我國海域緯度跨度較大,各海區在季節上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在季度調查時,渤海、黃海和東海的季度調查月份宜為2月(冬)、5月(春)、8月(夏)、11月(秋)。南海季度調查月份宜為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各季度調查的時間間隔應基本相等。如有特殊要求,應酌情增加調查月數。
2、拖網時間
每站拖網時間為1 h。拖網速度控制在3、0 n mile/h左右,特定海區可定為4、 0 n mile/h。拖網時間的計算,從拖網曳綱停止投放和拖網著底,曳綱拉緊受力時(為拖網開始時間)起至起網絞車開始收曳綱時(為終止時間)止。
3、儀器設備
取樣網具:選取選擇性能小的底拖網作為調查網具、調查船備有備用的網具和曳綱、浮子等屬具。
起放網設備:絞綱機、鋼絲繩、起網吊桿等,均應適應游泳動物拖網的要求。
探魚設備:垂直探魚儀
實驗設備:生物分類、測定、稱量器械和樣品冷藏設備。
海洋漁業資源調查項目
a)魚類、蝦、蟹類和頭足類等游泳動物,貝類、棘皮類和星蟲類等經濟底棲無脊椎動物以及毛蝦、海蜇等經濟浮游動物的種類組成和數量分布。
b)漁業生物的群落結構。
c)主要漁業種類的體長、體重、年齡、生長、性別、性腺成熟度、生殖力以及攝食等級和食性等生物學特征。
d主要漁業種類的資源量評估及種群動態。
e)主要漁業種類的時空分布與調查水域海流體系、溫鹽度分布場等理化環境及葉綠素分布場、浮游動植物分布場等生物環境的相互關系。
f)魚卵和仔,稚魚的種類組成﹑數量分布以及主要漁業種類的早期補充過程等。
海洋漁業資源調查根據項目任務制訂調查計劃,按時在選定的目標水域上使用適當的觀測和取樣手段,獲取海洋漁業生物的種類組成,數量分布、群落結構、生物學特征等資源要素資料和樣品,同步獲取相關的理化和生物環境要素資料和樣品,以及進行室內的樣品分析和鑒定、資料整理和分析、資源量評估等,并寫出調查報告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