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動物鼠籠傾斜、潮濕墊料、高溫、噪音、束縛、電擊、游泳、晝夜節律顛倒等不同刺激因子,且刺激因子安排為多變性和不可預測,可誘導性是模型制造成功的關鍵。該模型被廣泛用于抑郁癥神經生物學機制及抗抑郁藥物的研究,以及伴發的焦慮、學習記憶障礙及防護藥物研究。
本研究中,通過水迷宮實驗、避暗實驗結果可以看CUMS模型組水迷宮尋臺潛伏期顯著性延長,避暗錯誤次數顯著性增加、避暗潛伏期顯著性減少等,這些行為學結果,提示大小鼠CUMS模型成功。此外本實驗還對CUMS模型的機制進行了基礎研究,認為CUMS模型會導致動物皮層的5-HT、DA、Ach、NE等神經遞質水平顯著性降低(P<0.05)。因此我們認為采用慢性不可預測應激,35天可以造成大鼠和小鼠學習記憶障礙。
模型技術難點在于對于CUMS刺激因子的選擇,刺激因子的選擇可能影響實驗模型的成功與否,常用的刺激因子有禁食(12 h)、禁水(12 h)、冷水游泳(4 °C,5 min)、熱水游泳(42 °C,5 min)、動物叫聲(0.5 h)、束縛(使用自行研發的小鼠行為限制器,長20 cm,直徑7 cm)、晝夜顛倒、配對飼養、濕籠、傾籠等。每日選擇2~3 種刺激,并盡量使應激程序符合不可預測的特點,以避免動物產生適應性。相同的刺激因子應該隔3-7日再進行。
本研究通過不同的刺激因子對老鼠造成慢性不可預測應激模型,通過水迷宮、避暗等經典行為學指標,以及5-HT、DA、Ach、NE等神經遞質基礎機制指標,表明了慢性不可預測應激誘導老鼠學習記憶損傷模型的成功,并且該模型對于大小鼠具有相同的效果,本模型可用于進一步的改善學習記憶藥物的藥效學評價。
本實驗采用健康成年SPF級老鼠。飼料墊料均為高壓滅菌產品,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有限公司,動物用水均經過除菌處理。實驗動物以完整的包裝直接進入實驗室,觀察適應5天后無異常情況,方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動物操作均符合動物倫理學規范,對環境和生態影響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
1. 開場實驗
a) 總路程(total distance):動物在實驗記錄時間內產生的物理位移累積。
b) 速度(speed):動物在單位時間產生的物理位移。 5 min內正常動物總路程多為1000 cm -2500 cm,速度為3 cm/s -8 cm/s。動物出現抑郁行為時,速度減少。
c) 運動總時間(total move time):動物在實驗記錄時間內的產生物理位移時所需的時間累積。正常動物運動時間多大于檢測時間的30%;抑郁行為判斷標準: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減低(P <0.05)。
d) 站立次數(number ofstanding):動物在實驗記錄時間內的站立總次數。10 min檢測時間,正常組大鼠站立次數20次-50次。10 min檢測時間,正常組小鼠站立次數60次-130次,抑郁行為判斷標準: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性減低(P <0.05)。
圖3 大鼠嗅球切除對動物開場實驗的影響(sham 空白組;OBX 嗅球切除組;OXB+Flu 繡球切除+氟西汀)
2. 嗅球切除對動物強迫游泳實驗的影響
評價指標應采用動物不動、攀爬、游泳三類動作的時間及次數進行判定。
a)?不動(immobility):動物在水中停止掙扎,呈漂浮狀態,僅有輕微的肢體運動以保持頭部浮在水面。不動時間越長表明抑郁程度越重。正常小鼠不動時間在檢測時間的40%-80%內;正常大鼠不動時間在檢測時間的30%-70%內;抑郁行為判斷標準:不動時間與對照組相比顯著性增加(P <0.05)。
b)?游泳(swimming):動物進行流暢、協調的運動,動物四肢始終在水面以下。游泳時間和游泳距離越少,表明抑郁程度越重。
c)?攀爬(climbing):動物四肢強有力伸出水面,并沿測試箱壁做劇烈的上下動作。5 min檢測期內,SD大鼠攀爬時間60s -130 s。攀爬時間越少,表明動物抑郁程度越重。
圖4 大鼠嗅球切除對動物強迫游泳實驗的影響(sham 空白組;OBX 嗅球切除組;OXB+Flu 繡球切除+氟西汀)
雄性大鼠,體重300-350g,SD大鼠應用最廣泛。
1. 藥品與試劑
水合氯醛(或其它麻醉藥物如戊巴比妥鈉);無菌生理鹽水(或PBS或雙蒸水);H2O2溶液;吸收性明膠海綿;青霉素鈉粉;云南白藥;乙醇。
2. 實驗儀器 腦立體定位儀;電動磨鉆;自制探針;真空水泵;手術器械。
3. 實驗方法
在手術前1周內,每日對大鼠進行2次撫摸以減少應激。術前給予水合氯醛(400mg/kg,ip)麻醉大鼠,在兩耳聯線中點處將皮膚切開,暴露顱骨,在距前囟前8 mm,與正中縫兩側旁開2 mm的交點處,分別用電動磨鉆將顱骨鉆兩個直徑2 mm的小孔,用自制探針攪動破壞嗅球后,再用真空泵將破壞的嗅球組織吸出。將吸收性明膠海綿填入小孔止血。假手術大鼠采用相同的手術方法,但在手術定位點上鉆孔后不損傷嗅球。術后采用75 %乙醇-云南白藥混合劑涂抹傷口,并肌注青霉素鈉(40000U/ml),連續注射4 d,以防術后感染。嗅球切除術后大鼠需恢復14 d,恢復階段每日撫摸大鼠以減少應激性,14天后方可進行藥物處理及行為學測試。行為學測試主要包括開場實驗、蔗糖飲水實驗、被動回避實驗等。
圖1 大鼠嗅球解剖位置示意圖
4. 注意事項
(1)大鼠體重會影響嗅球解剖位置的定位坐標;
(2)術前、術后的撫觸可有效減少大鼠的應激反應;
(3)手術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出血;
(4)行為學測試結束后,每只動物需檢查嗅球和前額葉皮層位置,對于嗅球切除體積低于70%或損傷前額葉皮層的動物,數據應剔除。
圖2 大鼠嗅球切除前后對比(A嗅球切除前;B嗅球切除后)
抑郁癥是一種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精神疾病,其患病率約占總人口的3%。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0年抑郁癥將成為第二大主要疾病之一,給社會帶來極大經濟負擔,抑郁癥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面臨的衛生健康難題。近年來研究發現,應激性生活事件是抑郁癥的顯著促發因素,引發抑郁的主要原因是來自慢性、低強度、長期的日常壓力。
目前,抑郁癥尤其是中重度抑郁癥的主要治療手段仍是藥物治療。20多年以來,隨著人們對抑郁癥機制研究的深入,抗抑郁藥物的研究開發也取得了極大進步。由于合成抗抑郁藥大多存在抗抑郁譜窄、不良反應大、藥價高和易復發等缺陷,人們逐漸把目光投向傳統的中醫藥。傳統藥物和天然藥物作為抗抑郁候選藥物的研究開發已日漸成為國內外的熱點。
大鼠嗅球切除模型屬于腦損傷抑郁模型,模型動物的行為學表現和病理生理改變與抑郁癥患者吻合,抗抑郁藥物在該模型中敏感,且一般需要慢性給藥才能發揮抗抑郁作用,與臨床起效時程一致。大鼠嗅球切除模型是目前評價化合物是否具有抗抑郁作用的常用抑郁動物模型。
中文名稱:嗅球切除大鼠抑郁癥模型
英文名稱:NA
類型:抑郁癥動物模型
分級:NA
用途:用于抑郁癥研究。
研制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保存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Copyright ? 2023.廣州市健明迪檢測有限公司 .粵ICP備2022046874號技術文章 檢測服務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