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知識:什么是碳匯交易
簡單的說,所謂碳匯交易,就是發達國家出錢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排放指標,這是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森林生態價值補償的一種有效途徑。這種交易是一些國家通過減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將多余的碳排放指標轉賣給需要的國家,以抵消這些國家的減排任務,并非真正把空氣打包運到國外。
所謂碳匯是指從空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過程、活動、機制。關于碳匯的制度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排放許可為交易對象的碳匯交易制度,另一種是以跨國投資為基礎的碳匯項目。目前,碳匯交易制度是否完全包含以上兩種制度似乎還存在爭議。
對于林業碳匯其他相關問題,請點擊右側在線咨詢,健明迪檢測客服將為您分配對應工程師,為您提供更專業的咨詢。
項目的合格性要求
(1)土地合格性
碳匯造林要求2005年2月16日以來的少量的次生林或無林地,土壤不是濕地、有機土;或2005年2月16日之后實施森林經營的人工中幼齡林、必須是礦質土壤。
土壤擾動面積不超過地表面積的10%、且20年內不重復擾動;不涉及全面清林和煉山等有控制火燒,不涉及農業活動轉移。
碳匯造林項目僅指以增加碳匯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動,以獲取經濟收益為主要目的的經濟林(果樹、桉樹、橡膠樹等)和苗圃林很難被認定為碳匯造林。不管是碳匯造林,還是森林經營,均指人工,因此,天然林不符合開發條件。
土地合格性證明文件: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核發的土地合格性證明文件。
土地權屬證明:具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核發的土地權屬證書或其他證明文件。
(2)樹種要求:喬木林。
(3)文件資料:造林作業設計文件及其批復、開工證明、驗收報告等。
林業碳匯CCER項目方法學
截止到2021年2月,備案的林業類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只有四個,即 AR-CM-001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AR-CM-002竹子造林碳匯項目方法學、AR-CM-003森林經營項目方法學和AR-CM-005竹林經營項目方法學。
由林業碳匯 CCER項目類型的分析可知,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和森林經營項目方法學的使用率較高。計入期的選擇可根據所選樹種的生長特征、土地使用情況、項目實施的時間長短等共同決定。
一般來說,監測期內項目所在地如果沒有發生火災、蟲害等自然災害的情況下,通常是每隔4-5 年進行一次碳匯量的監測和核證。計入期內允許森林管理形式的主伐或間伐,主伐后須根據設計文件進行更新,間伐或主伐時間不能與監測和核查時間相近。
林業碳匯CCER個環節:
1、是要有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定;
2、是要有產品即碳匯;
3、是要有與國際接軌的計量、監測體系以及第三方認證、注冊等;
4、是要有碳匯買家。
林業碳匯要進入交易至少應有4林業碳匯交易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
方式一:項目林業碳匯CCER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簽發后,在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的碳交易所交易,用于重點排放單位(控排單位)履約或者有關組織機構開展碳中和、碳補償等自愿減排、履行社會責任。這是主要交易方式。
方式二:項目備注注冊后,項目業主與買家簽署訂購協議,支付定金或預付款,每次獲得國家主管部門簽發減排量后交付買家林業碳匯CCER。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明確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匯”,到2030年森林蓄積量要增加到 45 億立方米。國家碳交易主管部門也非常重視農林碳匯類自愿減排CCER項目的開發工作,在今后出臺的全國碳交易抵消機制中也將有相應的傾斜政策鼓勵各類碳匯項目的開發和申報。根據中國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的數據,截止到2021年2月,
林業碳匯CCER項目累計公示96個,12個項目完成項目備案,1個項目完成減排量備案,備案減排量5258噸 CO
2。

那么林業碳匯怎么交易呢 本文介紹了林業碳匯的兩種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