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該模型鑒定和評價的技術方法和指標體系,符合潰瘍性結腸炎的病理特點,尤其與潰瘍性結腸炎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的臨床特點高度相似。
(1) 疾病活動指數
(2) 結腸指數
(3) 結腸組織大體評分
(4) HE 染色病理觀察
(5) MPO 酶活性檢測
2. 與國內外現有模型的異同
現有的潰瘍性結腸炎的造模方法有單一化學法刺激、免疫法、免疫復合法、基因修飾法。雖然現在建造UC動物模型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依舊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缺陷。理想模型要簡單易操作,同時盡可能全面、準確的模擬人類UC的病理生理學特點和表現,既要與自發的炎癥誘因相近,又要符合腸道炎癥進展、組織損傷進展等,同時模型病變盡量維持較長時間,能盡量反映慢性病變的過程和特點,以滿足實驗的需求。而目前尚缺乏能滿足這些要求的模型,且已有模型以急性損傷模型為主。故亟待尋找更好的,具有良好重復性、穩定性,并且操作簡單的動物模型,從而為研究UC發病機制、研發治療新藥物提供良好的基礎。
3. 本研究的主要創新點或技術關鍵
3.1 創新點
本模型采用誘導劑聯用的方法,建立慢性、炎癥維持時間長且病程穩定的小鼠慢性 UC 造模方法。該模型改進了傳統潰瘍性結腸炎模型的病程短、穩定性差、模型指標缺少特異性等問題,更大程度的模擬了臨床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病理指標。
3.2 關鍵技術
采用噁唑酮和2,4,6-三硝基苯磺酸兩種誘導劑聯用、致敏與感染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了新慢性、炎癥維持時間長且病程穩定的小鼠慢性 UC 模型方法。
4. 可行性分析
4.1 前期摸索研究充分,通過閱讀大量中外文獻,較充分的了解潰瘍性結腸炎疾病以及模型建立過程中的問題。
4.2 實驗單位具備動物飼養許可證以及較先進的實驗器材和檢測設備。
4.3 通過閱讀大量中外文獻和走訪調研,噁唑酮和三硝基苯磺酸在臨床上應用廣泛,效果明顯,具有可行性。
本實驗采用昆明種6-8周齡的健康成年小鼠,體重均在33±2g,SPF級。飼料墊料均為高壓滅菌產品,購自北京斯貝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動物用水為實驗室制UP水經過除菌處理。飼養及實驗操作均于具有檢驗合格資質的SPF級屏障動物室內進行,并且實驗動物以完整的包裝直接進入屏障實驗室,觀察室適應7天后無異常情況,方可進行實驗。所有實驗中小鼠均引頸處死,盡量減少動物手術創傷程度及失血量。實驗過程中動物操作均符合動物倫理學規范,對環境和生態影響等符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
哮喘反應(速發相和遲發相)、病理改變(包括肺炎細胞浸潤和黏液分泌等)、血免疫指標(血清IgE及相關免疫細胞及細胞因子)等。
1.特異性IgE結果
由表1可以看出,除OVA 0.01組,OVA 0.1、OVA 1、OVA 10、OVA 0.1 + Al(OH)3 100、OVA 1 + Al(OH)3 100、OVA 10 + Al(OH)3 100、OVA 1 + Al(OH)3 52、OVA 1 + Al(OH)3 4、OVA 10 + Al(OH)3 gel 4組血清IgE含量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均顯著升高(P < 0.05),且隨OVA劑量增大,IgE含量升高,加入佐劑組比單純OVA組抗體含量高。OVA 10 + Al(OH)3 100組與OVA 10+ Al(OH)3 gel 4組的IgE含量無顯著差異,均較其他組高,以OVA 10 + Al(OH)3 100組為最高。如表1、2,OVA 10組與相當于其1 % OVA含量但加入了一定佐劑的OVA 0.1+ Al(OH)3 100組產生的抗體含量相當,且滴度相同,無統計學差異。從圖1模型組(OVA 10 + Al(OH)3 100組為代表),IgE含量隨時間變化曲線可以看出,致敏后IgE水平呈現時間依賴性增長,在第1周內與正常對照組無明顯差異,1周后IgE水平開始快速升高,在第2周內劇烈增長,2周后漲幅變緩慢呈現穩定的持續增長,在第5周達最高值,d 38時略有下降。
Fig. 1 The curve of IgEcontent changes over time
圖 1 IgE含量隨時間變化曲線
Tab. 1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ensitization methods to day35 IgE content
表1 不同致敏方法對d 35 IgE含量的影響
Tab. 2The IgE titer of the day 35 sera of OVA 10 and OVA 0.1 + Al(OH)3 100 groups
表2 OVA 10和OVA 0.1 + Al(OH)3 100組d 35的IgE滴度
2.哮喘發作全過程記錄結果
正常對照組激發后的Penh曲線在16 h內較穩定,沒有明顯波動(圖2A)。其Penh限值為1.14(0.90+3*0.08),大于1.14即為Penh值升高。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圖2B),致敏組(OVA 10 + Al(OH)3 100組為代表)激發后Penh值立即升高,其Penh曲線在前1 h內有明顯上升(圖3B)。之后曲線有輕度下降,再開始劇烈上升達峰值后劇烈下降再緩慢下降至基線水平(圖3A)。如表3所示,單一OVA 0.1mg至10mg致敏,激發后均出現氣道反應。低劑量時僅有EAR,隨劑量增加,反應加重,LAR發生的比例增加。加入Al(OH)3佐劑致敏后反應進一步加強,EAR和LAR都出現的動物可達半數以上。如表4所示,正常對照組和OVA 10 + Al(OH)3 100、OVA 10 + Al(OH)3 gel 4組的EAR峰值和LAR峰值都有差異,兩個模型組沒有差異。兩個模型組的EAR面積、LAR持續時間、LAR面積也無明顯差異。OVA 10 + Al(OH)3 100組連續出現EAR和LAR的動物數為整組6只。
Fig.2 The Penh runningaverage curve of normal control group
圖2 正常對照組Penh移動平均曲線
Fig.3 The Penh runningaverage curve of OVA 10 + Al(OH)3 100 group
圖3 OVA 10 + Al(OH)3 100組Penh移動平均曲線
Tab.3The count of EAR and LAR
表3 EAR和LAR反應次數統計
Tab.4The EAR and LAR of OVA 10 + Al(OH)3 100 and OVA 10 + Al(OH)3 gel 4 groups
表4 OVA 10 + Al(OH)3 100、OVA 10 + Al(OH)3 gel 4組EAR和LAR
3. 肺組織病理檢測結果
如圖4與正常對照組相比(圖4C、D),OVA 10 + Al(OH)3 100組(圖4A、B)顯示血管充血,肺組織有灶性出血,肺泡間隔增寬,肺泡腔內有滲出,分泌物增多(箭頭所示),且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的炎細胞也增多,提示造模成功,符合哮喘時有以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為主的炎癥的特點。
Fig.4 The HE staining ofleft lung on day 38
圖4 第38天左肺HE染色結果
1.實驗動物
雄性SPF級挪威褐鼠,6 ~ 8周齡,體重140 ~ 150 g。
2. 模型構建
1)抗原致敏
挪威褐鼠按OVA混合Al(OH)3干粉(10+100mg/只)致敏液于第0天(d 0)和第5天(d5)在每只動物背部選取2點進行皮下注射,每點均注射0.2ml。
2)抗原激發過敏反應
于致敏后第35天將挪威褐鼠一起放入霧化箱中,霧化箱放入二級生物安全柜中將5% OVA 5mL加入壓縮霧化吸入機,霧化吸入10分鐘完成激發。激發完成后立即將挪威褐鼠轉移至體積描記器中開始記錄呼吸參數,持續記錄16 h。
一、疾病概況
過敏性哮喘(以下簡稱哮喘)屬于I型超敏反應又被稱作變態反應,病變主要表現在肺支氣管,是以可逆性支氣管痙攣和氣道高反應性為特點的慢性炎癥。病理表現為以嗜酸性粒細胞為主的炎細胞在肺組織大量浸潤,杯狀細胞增生、黏液過度分泌及氣道重塑等。近年來,世界范圍內哮喘發病率逐年攀升,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哮喘研究日益受到重視,
作為哮喘機理及藥物等研究的必備工具—動物模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模型的發展直接影響哮喘研究的進步。過敏性哮喘發病機制即I型超敏反應是該病模型的造模基礎,在此基礎上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選擇不同的模型動物,卵蛋白、塵螨、花粉等不同變應原,哮喘發作、氣道高反應性等不同階段和氣道阻力、Penh等不同指標檢測方法及麻醉、清醒等不同動物生理狀態,構建多種類型的模型。目前過敏性哮喘動物模型多樣化且各有利弊,合理的選擇是獲得優秀研究成果的保證。
二、發病機制
I型超敏反應包括致敏和激發兩個部分,致敏即機體首次接觸抗原,激發即機體第二次接觸抗原觸發的反應。是指機體第二次接觸相同抗原后,
首先被樹突狀細胞、B細胞上的受體識別,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產生刺激B細胞活化的第一信號,然后胞吞抗原將其內化,并進行加工處理,抗原降解后產生的抗原肽與MHCⅡ類分子結合,以MHCⅡ類分子-抗原肽復合物的形式提呈給特異性Th細胞(抗原誘導CD4+T細胞分化而來的Th2細胞)識別,Th細胞活化,表達CD40L,CD40L與B細胞表面CD40結合,向B細胞提供協同刺激信號即B細胞活化的第二信號。Th2還能分泌IL-4、IL-5、IL-6促進B細胞活化增殖。B細胞活化后循兩條途徑分化:漿細胞和記憶細胞。漿細胞產生IgM,抗原誘導抗體向IgE轉換,Th2分泌的IL-4也誘導抗體向IgE轉換。IgE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高親和性IgE Fc受體結合,完成致敏過程。
抗原再次進入機體后,與致敏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表面上的IgE抗體結合,使膜上兩個相鄰的高親和性IgE Fc受體發生相互連接,即受體通過γ鏈C端免疫受體酪氨酸活化基序的磷酸化作用,使Syk和Fyn酪氨酸激酶活化,通過兩條途徑誘導靶細胞脫顆粒、釋放及合成生物活性物質:(1)使γ異構型磷脂酰肌醇特異性磷脂酶C信號鏈活化,使胞漿內肌球蛋白輕鏈磷酸化,從而導致脫顆粒、釋放組胺等生物活性介質;(2)活化絲裂原啟動蛋白激酶信號通路,使膜磷脂膽堿分解產生花生四烯酸,進而通過環氧合酶、脂氧合酶途徑合成前列腺素D2和白三烯,使烴基化磷脂分解成溶血血小板活化因子,再經乙酰轉移酶作用生成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血管通透性增強、黏液分泌增多和炎癥細胞募集等哮喘早期反應,即哮喘發作時的速發相(early-phase asthmaticresponse, EAR), EAR發生在接觸抗原數分鐘內,一般持續1-2 h。50%以上的哮喘患者在EAR后會有遲發相(late-phase asthmaticresponse, LAR)出現,LAR主要是由炎癥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T細胞、巨噬細胞等浸潤,呼吸道上皮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和氣道平滑肌細胞等趨化分泌炎性因子,進而加重支氣管痙攣和粘膜水腫而使喘息增加,主要是炎癥過程,可持續近10 h甚至更久,加重氣道高反應性,從而引發咳嗽、胸悶、呼吸困難和喘息等癥狀
中文名稱:過敏性哮喘挪威褐鼠模型
英文名稱:NA
類型:過敏性哮喘動物模型
分級:NA
用途:用于過敏性哮喘研究。
研制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保存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
Copyright ? 2023.廣州市健明迪檢測有限公司 .粵ICP備2022046874號技術文章 檢測服務 相關資訊